在李渔的《闲情偶寄》里找到了答案,他认为“蒸而食之最不失真味”,也就是说螃蟹只要蒸着吃才是最好吃的。
说李渔其人,也许很多人不得其名,这不要紧,他写过《肉蒲团》,相信很多人都看过。
出生在明末清初的李渔40岁考科举是落榜再加上那时候明王朝很是动荡不安,他便选择了归隐,那时候螃蟹贵啊只有达官贵人才能吃得起,对于一个一顿能吃二十多只螃蟹的人来说,买螃蟹的钱就成了问题。
但李渔还是很精明的,一年之中螃蟹在九十月份才上市。
于是他就想到了开源节流,咱们可以省钱啊,把钱省下来每到秋分时节就可以买很多很多的螃蟹了。
“每岁于蟹未出之时,则储钱以待。家人笑予以蟹为命,呼其钱为‘买命钱’。”
这种情形与现代女白领们攒几个月工资买奢侈品包包如出一辙。
包治百病,蟹自然也可以,要不然吃货中的boss苏东坡怎么会做出以诗换蟹这种匪夷所思的事儿呢。
据《丁公默送螃蟹诗》中记载:“可笑吴兴馋太守,一诗换取两尖团。不到庐山辜负日,不食螃蟹辜负腹”。
这其中的两尖团便是螃蟹的大钳子了,也就是暗指螃蟹。苏东坡用一首诗换了一只螃蟹,你说他亏了吗?
人家不仅不觉得自己吃亏反倒认为,如果自己吃不上螃蟹,就是辜负了自己的胃,我竟然觉得很是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