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蟹养殖户如何运用双养理论进行蟹湖管理

大闸蟹养殖户如何运用双养理论进行蟹湖管理

“双养理论”是北京水世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根据养殖基础,结合水产养殖的内在规律而提出的养殖理念,所谓“双养”,即内以营养为核心养体质,外以溶氧为核心养环境,以营养和溶氧为核心贯穿整个养殖流程。其实不难发现,整个养殖流程中最重要的两个条件,一个是养殖动物本身,一个是养殖动物所处的生活环境,“双养理论”都囊括了,也指明了方向。在塘口服务的时间越长,对“双养理论”的验证越多,更是对这个理念深信不疑。下面将从水草、水质、养殖动物体质几个方面去分析探讨如何在螃蟹塘运用双养理论进行管理。

  首先,要明确的一个观点是,大闸蟹最重要的东西,还是水草!水草的作用不仅是为大闸蟹生长和蜕壳提供一个隐蔽场所,还是螃蟹塘水质净化、溶氧来源最主要的因素,同时也是大闸蟹很好的天然饵料。但在螃蟹塘,水草也是最让人头疼的东西,尤其是在高密度养殖的情况下。那么,“双养理论”又与水草有什么关系呢?其实细想,关系很大,可以说两方面都有,一是水草所提供与消耗的水体溶氧,二是水草自身所需要的营养。在养殖的前期,由于湖面刚清整过,而且温度较低,对水草的生长是不利的,那么这时候需要做什么呢?就是给水草提供足够的营养,让它生长,同时保持水体温度的稳定,可以施草肥(蟹草肥)或者肥水达到这个目的。而到了养殖的中后期,由于气温和水温升高,多数水草(尤其是伊乐藻)进入休眠期,这时候就需要湖面提供充足的溶氧保证其自身代谢,这样一来,又牵涉到前期的水草布局以及在湖面的占有率,如果水草过密,导致底部水体不流通,水草也容易发黄腐烂。

  其次是底质和水质,俗话说“养鱼先养水,养水先养底”,水质的好坏和底质的好坏是有很大关系的,或者说有最大的直接关系。那么还是回归到“双养理论”上去,谈谈他们之间的关系。在水产养殖上有一个说法叫“底泥呼吸”,它分“有氧”和“无氧”呼吸以及“无机盐”呼吸,假设,进入湖面中的所有碳源、氮源,经养殖动物转化和代谢,也有部分不经养殖动物直接进入水体,最终,它除了已经转化的部分,都会堆积到湖底,形成底泥,如果水体溶氧充足,完全氧化,那么它的产物都将会是无毒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或者氮气一类的物质,都不会对养殖动物本身构成威胁。所以溶氧又成了问题的关键中的关键。而水质,物质来源都是底泥,这种关系就像林文辉教授所说的用水泡茶的关系,没有好的茶叶你是泡不出一壶好茶的。


固城湖螃蟹高淳螃蟹南京大闸蟹南京大闸蟹礼盒南京大闸蟹礼券南京固城湖大闸蟹南京固城湖螃蟹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