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闸蟹的养殖大多以种草养蟹为主,水草在河蟹养殖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产氧、稳水、提供饵料和躲避的空间等。
但每年天气多变的阴雨季节,河蟹池塘会发生水浑现象,有泥浑、白浑、水红、水浓等情况,但不管那种水浑都会对水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一旦处理不当,会导致水草挂脏、甚至萎缩、死亡,造成高温期无草的情况,对水产养殖危害很大,有的因处理不当给水产养殖户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
造成水浑的几种主要原因为:
1、藻类过多,透明度下降。
一般是肥水过度或杀虫后出现,种草养蟹的池塘适当的藻类是有益的,但过多的藻类会降低水体的透明度影响水草的生长,田面上的去年的烂草、烂青苔或者新塘的稻草、麦秆等含纤维素较多的植物会浸泡出的特有红水也会降低透明度,杀虫后藻类过多引起的水浓绿等。
2、泥浑
一般是蟹塘生物量多、活动量大引起的,蜕壳后吃料增加或者野杂鱼多造成的缺料、缺氧、空间不足。缺料主要为河蟹每次蜕壳之后摄食量增加,有部分蟹塘加料较慢导致;有些蟹塘清塘不彻底或者打水打上来鱼卵导致野杂鱼虾多,特别是龙虾、鲫鱼、泥鳅、鲤鱼等繁殖力强的野杂,会在5、6月份大量繁殖,导致吃食量猛增。
缺氧会导致河蟹活动量大、河蟹会爬草头、上水边等溶氧充足的地方。还有很多蟹塘为了避免河蟹上田面而爬掉田面上的水韭菜,用围网把河蟹暂养在沟中,随着河蟹蜕壳、生长,河蟹活动量越来越大,导致活动空间减少引起的泥浑。
3、白浑
水草过多,特别是晴天水草光合作用较强,过多的水草会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造成池塘水体中碳酸根、碳酸氢根、二氧化碳平衡打破,积累过多的碳酸根与钙离子生成胶体性状的白色碳酸钙沉淀,让水看起来发白。枝角类等虫子过多会增加蟹塘耗氧、摄食藻类、影响水草净化能力,造成水体溶氧不足,造成“虫子”独特的白浑。
处理方法:
1、肥水要适当,不要盲目肥水,理解肥水的真正意义,使用全溶有机肥等肥水产品,少量多次肥水,不要用含大量化肥、农家肥等高氮高磷低碳易肥水过浓且不稳定的肥水产品,尽量少杀虫,避免藻类大量繁殖。
2、定期查料,发现泥浑,特别是有水草上浮等明显缺料现象时,及时加料,如果野杂多可以用笼捕或者药除。适当加深水位提升总体溶氧量,对环沟进行改底增氧,减少底层耗氧。及时撤掉围网,保证河蟹充足的活动空间。
3、水草过多引起的白浑,一般水草干净、不挂脏,可以适当拉掉部分水草、割草头,让水体通风能流动起来,多溶解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药品补充碳源。
虫子过多,可适当用潜水泵,配合灯光,抽滤部分虫子,改底减少耗氧,严重的可配合增氧剂,净水主要是靠水草来完成的,有些养殖户使用吸附剂、絮凝剂等产品迅速清水,只治标不治本,把水中的有机碎屑等杂质快速沉降到塘底,水会很快变清,但底层环境变差、底层缺氧严重,对生活在池塘底部的河蟹影响很大,造成河蟹严重缺氧,河蟹活动量因缺氧而增加,还会导致反复性水浑。